葡萄膜炎发生的创新理论、防治及应用
完成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产生时间:1990-2017

支撑项目(平台):重庆医科大学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参与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所属学科:临床医学

主要贡献者:杨培增 、侯胜平、杜利平、迟 玮、杨正林

成就简介:围绕葡萄膜炎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该病发生的新理论—Th17细胞失衡理论、创建了该病科学和规范化治疗方案、创建了国际上最大的葡萄膜炎数据库和样本库。发表SCI论文203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葡萄膜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免疫性致盲眼病,其所致盲目占盲人总数10%-15%,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是高致盲类型,多发生于青壮年,反复发作,治疗非常棘手,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该领域存在和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一是阐明其发病机制,二是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围绕这两大问题研究历时20余年,获一系列成果。1、创建了国际上最大的葡萄膜炎数据库(20000余例)和最大样本库(23000余份),解决了葡萄膜炎精准诊疗研究中大数据库和生物样本缺乏这一关键问题。2、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两种重要致盲眼病发生中一条重要新通路——IL-23/IL-17及其靶细胞,揭示出该通路调节网络(13个正性调节分子、11个负性调节分子、两个信号通路和四群调节性T细胞)功能紊乱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发现与Behcet病相关基因变异50个(占全世界报道41.0%),与VKH综合征相关基因变异29个(占全世界报道80.5%),与其他葡萄膜炎相关基因16个。3、在大数据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创立了系列科学治疗方案,解决了两种疾病缺乏科学化、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关键难题,使二者治愈率达86%和90%,改变了以往两种疾病不可治愈的观点,Behcet病患者视力提高和稳定者达91%,VKH患者整体脱盲率76%,初发者脱盲率达100%,效果优于国外报道结果。为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等10个国家的顽固性患者挽救了视力。 在Nature Genetic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3篇,总影响因子759.4,SCI杂志正面引用3600余次,制定标准和专家共识三项、治疗方案11个,出版著作或教材7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以大会主席组织了6届国际葡萄膜炎研讨会(已成为国际品牌会议),培养博、硕士130余名,培训医生2万余人次,整体提高了我国葡萄膜炎诊治水平。据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统计,第一完成人作为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总数、总IF值及平均IF值在国际葡萄膜炎领域均列第一位,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区)医学类高被引学者榜,并接受ARVO Insight专访,成为国际上第一个获得作者专访的学者。亚太眼内炎症学会前主席Ohno教授在为杨培增颁发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杰出成就奖时称“杨教授的团队正在领导着世界葡萄膜炎和眼内炎症的免疫学研究!”。第一完成人还获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中华眼科学会杰出成就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中美眼科学分会金苹果奖和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市最高科技奖)。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