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痕考古研究
完成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产生时间:2010-2018

支撑项目(平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

参与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所属学科:考古学

主要贡献者:武仙竹

成就简介:在国际考古前沿创新建立“微痕考古”研究新领域。成功确立该领域学术概念、技术方法和研究方向。引领考古学用微观分析、实证研究获取一般考古技术对古代遗迹遗物和考古学文化难以获得的科学结果。

  通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和长期考古实践,在国际考古学中创新建立“微痕考古”研究新领域。科技创新点包括研究理念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在研究理念方面:强调多学科交叉和实证分析在考古学发展中的运用。在技术创新方面:首次把数字模型技术引入到微观考古研究中,并把光学显微技术、数码显微技术、实验考古技术等与考古实践相融合,从微观解析视野对古代遗存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论证,去填补传统考古中无法取得的微观研究认识和科学结果。
  传统考古学是以地层学和类型学为支撑,偏重从宏观方面对古代遗迹遗物进行考察。如地下遗迹的出土位置、形状、组合关系,以及遗物的时代、形态、大小、质地等。而微痕考古则是通过显微观测技术、数字模型技术与实验考古相结合,对古代遗迹埋藏现象、工具生产与使用方式、人类行为方式与区域文化等,从微观层面进行科学解析和实证。微痕考古学术概念和技术方法创建后,在国内外考古界得到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或建立专业实验室,从人才培养、实践应用等方面推进该领域快速发展。该领域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考古学文化序列、历史文化演进过程等传统考古研究工作质量,而且对深入认识古代人地关系、人类社会行为等考古新视野开辟出新技术途径。
  微痕考古研究领域创新建立过程中,从研究理念、技术示范和代表性成果方面,为该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考古学理论和技术探索的整体进步。具体包括: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发表论文首次运用数字模型技术进行微观考古研究,鉴定研究出距今约80万年、人类最早的戳刺技术和剥皮屠宰技术。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美国:国际第四纪)、ГЕОАРХЕОЛОГИЯ. АНТРОПОЛОГИЯ(俄罗斯:考古通讯)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文章,对微痕考古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宣传和推广。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微痕考古研究》专著,并迅速被摘译推介到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等,使微痕考古研究成为我国首创、在国际考古界影响深远的重要考古研究新领域。  

人类最早剥皮屠宰技术的微痕考古研究(湖北白龙洞遗址,距今约80万年)

人类最早戳刺行为的微痕考古研究(湖北白龙洞遗址,距今约80万年)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