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支撑项目(平台):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参与单位:北京大学

所属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贡献者:王选、陈堃銶、肖建国及其科研团队

成就简介:攻克了汉字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输出等世界 性难关,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技术革 命,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为自主创新和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为信息时代汉 字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1.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1975年,以北京大学王选为技术总负责人的科研团队开始从事我国“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的研究。王选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途径,越过当时日本、欧美流行的光机式二代机和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研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从而抢占先机,引领前沿。
  2.用颠覆性创新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针对汉字字形信息十分庞大、当时计算机容量有限、难以存储的难关,王选发明了“轮廓加参数”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使汉字字形信息压缩500倍以上,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其中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以保证字形变倍和变形后质量的方法属世界首创,比西方提前10年左右。王选还发明了适合硬件实现的、失真最小的高速还原汉字字形算法,并编写微程序予以实现,后来又设计加速字形复原的超大规模专用芯片,在当时硬件条件下,创造了每秒生成710字的世界最快速度。上述技术获我国首个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
  3.开创“技术顶天、市场立地”模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王选科研集体在研制过程中,始终面临外国公司和产品的激烈竞争。他们把用创新技术改造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先后研制出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等八代产品,在海内外大规模推广应用,至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占领了国内99%的报业市场、90%的书刊(黑白)市场以及海外90%的华文报业市场,来华销售的国外厂商全部退出中国,使我国延续上百年的铅字印刷行业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四十年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誉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
  在“告别铅与火”之后,王选带领队伍持续创新,又引发了报业和印刷业四次技术革新:发明远程传版新技术,告别报纸传真机,实现报纸发行的全国同步、同质量印刷;研制彩色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电子分色机,实现彩色印刷的技术革新;研制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告别纸和笔,实现新闻采编的网络化生产与管理;研制成功直接制版系统,告别印刷胶片,出版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我国印刷出版行业得到彻底改造,并形成了电子出版新兴产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上述技术还出口至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使我国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产品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王选院士也因此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