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泥沙与航运问题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产生时间:1990-至今

支撑项目(平台):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桥梁通航与防撞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参与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所属学科:水利工程

主要贡献者:张绪进、周世良、杜宗伟、赵世强、蔡汝哲、刘亚辉、文岑、母德伟、缪吉伦、张晓明、王召兵、余葵、李晓飚、王云莉、吴俊、马希钦、周勤、何进朝、彭永勤、周家俞等

成就简介:我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围绕“三峡水库泥沙与航运问题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行业专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我校围绕“三峡水库泥沙与航运问题研究与实践”承担了近百余项课题,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代表性成果如下:
1、三峡工程明渠施工导流、通航研究与运行实践:研究了三峡工程施工围堰、导流明渠和临时船闸等建筑物的优化布置方案,使通航天数每年平均增加90天(长航船队)~150天(地方船队),确保了三峡工程施工期的航道畅通和安全。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三峡工程运用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①三峡水库按正常蓄水位运行后蓄水淤积与消落冲刷对重庆防洪、航运等产生的影响;②重庆河段泥沙输移规律及对航道和港区的影响;③整治方案效果以及三峡水库蓄水位上升至175m的最佳时机。研究成果为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提前发挥综合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编入《三峡工程水库泥沙淤积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一书。
3、国家高等级航道网通航枢纽与船闸水力学创新研究及实践:在船闸精细化水力设计理论和方法、复杂河段枢纽布置、船闸输水系统、高水头单级船闸阀门防空化、提高已建船闸通过能力等五个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并得到全面成功应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山区河流桥梁防船撞技术研究与实践:在山区通航河流桥梁防船撞装置低损伤高消能技术、大水位变幅下防船撞装置运行保障技术、动水条件下大型防撞钢结构水上拼装工艺装备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成果应用于万州长江公路大桥及云桂、兰渝、渝怀、郑万等交通干线20余座桥梁,被交通运输部列为2014年交通运输科技十大重点推进方向,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5、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预测了三峡过坝货运量、过闸船型、船闸尺度,提出了三峡新船闸初步布置方案和葛洲坝扩能改造初步方案等。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三峡新通道建设工程方案研究报告》,并得到重庆市及国家领导人的签批,为国家正式将“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写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相关研究成果,如“长江鸡扒子航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重庆河段泥沙模型试验”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峡库区重点文物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试验研究”获得重庆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船闸输水过程消能机理及船舶系缆力计算方法”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