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产生时间:1996年

支撑项目(平台):

参与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所属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主要贡献者:周建庭,张劲泉,杜博文,张洪,廖棱,马虎,傅宇方,张奔牛,周海俊,王福敏

成就简介:项目成果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我国在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果,已在10余省市的36座大跨桥梁、1000余座中小跨径桥梁上得到成功应用。

“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由重庆交通大学牵头,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七家单位共同完成,项目围绕公路桥梁内在病害感知难题,首创了基于自发磁场变异特性的桥梁钢筋锈蚀和拉吊索腐蚀断丝无损量化检测技术与装置,研发了桥梁钢绞线钢束和精轧螺纹钢筋有效预应力现场检测新技术与装置,研制了桥梁索塔裂缝自动巡检与精准感知量测技术与装置,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带动了科技革新和行业进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获发明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著作9部,发表SCI/EI论文118篇。成果在10余省市的36座大跨桥梁和1000余座中小跨径桥梁上得到成功应用,产生经济效益15.76亿元;支撑了3部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获重庆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有效解决了桥梁内在病害检测的制约难题。
       钢筋锈蚀、拉吊索腐蚀断裂、预应力失效等内在病害都会威胁桥梁安全运营,如何精准、量化、无损地检测出桥梁的内在病害,是桥梁领域尚未攻克的世界性难题。如何让桥梁在使用中有问题自己“说出来”,让交通基础设施更健康?周建庭研究了23年。
       为了让桥梁会“说话”,周建庭完成“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监测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负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研究”的安全评价核心研究工作,建立国内首个桥梁远程集群监测评价系统等多项研究。
       近年来,周建庭融合桥梁、电子、计算机、机械、数学、物理等交叉学科,进行桥梁健康监测及评估技术研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他已经给2000多座桥“看过病”,开出多个有效“处方”,并研发了8项实用桥梁加固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2000多座桥梁的加固整治。周建庭教授表示,现在是最好的科技创新时机,获奖是过去,他将胸怀梦想再出发。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