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遗传改良
完成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产生时间:1972-2017

支撑项目(平台):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参与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学科:作物学

主要贡献者:傅廷栋、周永明、杨光圣、涂金星、李再云、沈金雄、刘克德、张椿雨、熊秋芳、马朝芝、郭亮、范楚川、洪登峰、易斌

成就简介:发现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育成油菜品种65个,累计推广3亿亩;是发表油菜SCI论文、培养油菜研究生最多的团队。曾获国际奖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

(1)于1972年发现了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Pol CMS)”。在世界油菜杂交种应用的第一个10年(1985-1994年),世界各国共育成了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其中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的杂交种中,就有13个是利用Pol CMS育成的。2001年美国种植的油菜品种中61%为Pol CMS杂交种。傅廷栋因此于1991年获得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奖,他是该奖成立 30多年来,获奖的11人中唯一的亚洲获奖者。尽管目前国外转基因不育系、萝卜质不育系(Ogu CMS)等杂种发展很快, 但占中国每年总油菜面积1亿亩中70%(7000万亩)的杂交种,仍有60%左右(约4000万亩)是各单位育成的Pol CMS杂交种。
(2)由于在油菜遗传育种中做出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省部级一等奖10次。团队共选育出65个油菜品种(国审26个),年均推广面积120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约3亿亩。其中华杂4号是我国连续四年(2001-2004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华杂9号、华油杂62号近五年连续被农业部和湖北省推荐为主推品种。并于2016年育成我国第一批大面积推广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华油杂62R、华双5号R,及时解决了生产需求。团队在开展油菜基因组学研究的同时,采用常规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选育更优品质、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用和饲用油菜品种。最近育成油酸含量超过72%,品质与橄榄油相当的高油酸品种,正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傅廷栋与袁隆平等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傅教授是唯一高校代表。他还曾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
(3)在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中作出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贡献,如发现新的Hau雄性不育,菘油细胞质雄性不育,通过细胞融合育成具有抗病毒成分的“板油”油菜等。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图位克隆法克隆了五个核不育基因、波里马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等油菜重要性状基因,据查新2007-2012年本团队发表SCI论文178篇,是国内外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单位。国际上发表SCI论文最多的的十人中,本团队占3人。本团队是国内外培养油菜研究方向博、硕士最多的单位(600多人),他们在国内外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如国家油菜产业体系30名岗位科学家中,近30%是本团队毕业的。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持召开国际有关的油菜遗传改良会议6次,全国培训班10次。最近,在西北和东北秋闲地、南方冬闲田研究推广复种饲料(绿肥)油菜,对发展饲料业、改良盐碱土、增加有机质、扶贫增收均有重要意义,于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作为主推技术。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