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支撑项目(平台):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参与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所属学科:作物学

主要贡献者:盛军、周红杰、闫希军、龚加顺、王宣军、严亮、赵明、方崇业、吕才有、郝淑美、罗朝光、张勇、李亚莉、王兴华、黄业伟、彭春秀、秦向东、李姝谚、高应敏、刘俊辉、贾黎辉、高峻、崔廷宏、周安凡、杨瑞娟、王天权、董祖祥、杨军、田稳荣、王乐观

成就简介:对茶叶原料质量不稳定、加工技术落后、产业链短、功效缺乏科学依据等制约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攻关,取得了立体高效生态栽培、发酵技术和装备、功效研究和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

普洱茶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作物,现有茶园637万亩,茶农800余万人。项目对茶叶原料质量不稳定、加工技术落后、产业链短、功效缺乏科学依据等制约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攻关,取得了立体高效生态栽培、发酵技术和装备、功效研究和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一、培育抗病虫害茶树新品种,研发了高效的立体生态茶园栽培技术。选育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茶树新品种"普茶一号"、"普茶二号",推广面积107.95万亩;构建了适合云南山地特点的茶园生态栽培技术,推动普洱茶种植的生态化,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50-60%,推广应用228.77万亩;建立生态茶园茶菌复合种植技术,提高茶园经济效益6000元/亩。二、创新普洱茶加工技术、装备,研制了普洱茶标准样。创新普洱茶发酵工艺,研制出普洱茶清洁化、自动化发酵设备,实现了普洱茶的清洁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筛选获得了17种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耐热微生物,确定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和相关酶的变化规律;阐明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的机理,研究了茶褐素的理化特征,制备了标准品、建立了茶褐素检测方法;研制了与普洱茶国家标准配套的普洱茶生茶、熟茶标准样,解决了普洱茶国家标准缺乏实物标准的问题,推动了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实施。三、揭示普洱茶主要功效机理,科学宣传和推广普洱茶的健康功效。系统研究了普洱茶的功效及作用机制,为普洱茶的市场开发提供了科学数据。阐明普洱茶降低炎症功效的分子机制,确定Notch是普洱茶中EGCG抗炎作用的早期靶点;阐明普洱茶中咖啡因的降血糖功效和机制;揭示了普洱茶中氧化型茶多酚抑制内脏脂肪积累是普洱茶降血脂的主要机制之一;证实普洱茶能够结合黄曲霉毒素,抑制黄曲霉等毒素的毒性;发现了普洱茶能够缓解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等新功效;证实了普洱茶能够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增加骨密度,不会引起钙流失。四、开发普洱茶精深加工产品,扩展普洱茶产业链开发成功速溶普洱茶、普洱茶日化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将普洱茶产品延伸到快消品、日化用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扩展了普洱茶产业链条。基于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研究成果开发的辅助降血糖产品"卓清"牌速溶普洱茶,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成为我国第一个纯茶保健食品。该项目发表论文146篇(SCI文章37篇,IF>5.0的3篇),专著2部,获国家专利授权30件(发明专利18件)。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5.85亿元,助推云南普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社会效益显著。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