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技术世界领先
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支撑项目(平台):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参与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所属学科:冶金工程

主要贡献者:戴永年、杨斌、马文会、刘大春、徐宝强

成就简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从理论、工程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该技术覆盖我国所有锡冶炼厂,每年新增产值上百亿元,对实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有色金属工业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有色金属工业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挑战,进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则成为让传统产业降本提质的神兵利器。1958年昆明工学院戴永年老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研究,1979年成立真空冶金科研团队。团队围绕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短流程新技术等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从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开发了十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复杂锡合金连续真空蒸馏新技术”解决了复杂合金中锡与铅、铋、锑、砷等元素高效分离提纯的难题,成果在云南锡业集团、广西华锡集团等国内60余家企业应用,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出口至美国、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和台湾,技术覆盖我国所有锡冶炼厂,还拓展到铅铋锑冶炼行业处理贵铅、贵铋、贵锑等复杂合金,形成年处理40万吨复杂合金生产规模,每年新增产值上百亿元。“从含铟粗锌中高效提炼金属铟技术”,解决了铁闪锌矿中铟、铁、锌高效分离的瓶颈,从含铟小于0.1%的高铁闪锌矿中生产纯度大于99.995%的金属铟,铟的回收率由传统技术的60%提高至80%以上,实现产业化应用,形成年产120吨铟、5万吨锌的生产规模,属国内外首创。团队还针对铜、锌冶炼过程稀散稀贵金属回收率低、污染大等问题,开发了硒渣、镉渣及硬锌资源化新技术,开辟了冶炼渣资源化生产稀散稀贵金属的新途径。这些技术成果先后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四等奖1项)、1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真空冶金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只能在大气中冶炼有色金属的历史,改造提升优化了有色金属冶炼流程,减少了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冶炼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的40年,昆明理工大学在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领域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人材;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依托高校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团队发展为云南省、教育部、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先后被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在戴永年院士和杨斌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以“敢于创新,奔向一流”的团队精神迎接挑战,在“成于学,立于德,展于创,益于民”的团队文化里开拓进取,数十年来秉承“真 正 实”的团队作风,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勤奋增才干”的学风,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引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的创新发展。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