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应急短波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网络化运用
完成单位: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产生时间:2003-2017

支撑项目(平台):应急通信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全军短波通信应用中心、短波通信重庆市工程实验室、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参与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所属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主要贡献者:章锋斌,李晓毅,金红军,贾昕杰,彭 川,陈 军,胡焰智 ,朱行涛,李高峰,卢明伦,徐 舜,汤晓丹,何世彪,钱 云,姜 瑾,冯 亮,舒 雷,王申涛,张 霞,彭 畑,王 雄,王 垚

成就简介:聚焦国家、军队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应急通信需求,基于第三代短波通信技术标准,研究攻克了短波动态频谱接入、同步正交组网、多信道分组传输、异构网络融合等关键技术,成功在国家重大专项和军队重点工程中进行应用。

该成就研究攻克了短波动态频谱接入、同步正交组网、异构网融合、接入网与专(向)网兼容、同步授时与时钟保持、基于多信道数据分组传输、再造性装设备综合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了短波动态频谱接入、短波同步控制、应急广播等三大系列10余种设备,成功在国家发改委军民结合应急短波通信试验平台、全军短波综合业务网、北京市应急广播网和重庆人民防空应急指挥网中进行应用,大幅提升了军民融合短波通信装备战技性能和网络化保障能力。项目成果申请和获授权国家专利20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和军事学核心期刊68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21名。该成就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1. 研究提出的“短波动态频率优选方法”、“短波信道动态监测方法”,解决了短波通信选频要求高、用频动态性强的难题。项目基于同步大频率集动态频率优选技术,通过在宽频率集范围内的动态、自动优选,实现短波实时选频和动态频谱接入,使现有短波装备的建链时间由分钟级缩短到秒级,建链成功率由80%以下提升到90%以上,提高了短波通信选频的实时性、时效性和可用性。技术上具有专有性(ZL 200810075222.4、ZL200810075239.X),在国内属自主创新技术,处于领先水平。2. 研究提出的“短波动态信道数据传输方法”,有效解决了短波数据传输中存在的通信频繁中断、数据重传概率高、传输时间长等问题。项目基于多个物理信道,采用动态信道保持技术,在通信过程中动态监测和切换业务信道,通过断点续传方式,使通信始终保持在可靠的信道上进行,提高了抗突发式干扰、瞄准式干扰的能力,增强了短波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技术上具有专有性(ZL 200810075223.9),在国内属自主创新技术,处于领先水平。3. 研究提出的“军事短波通信网多址同步接入方法”、“军事短波通信网频率图案生成方法”和“军事短波通信网多模式授时装置”,解决了同步组网、用户优选接入和频率共享共用等技术理论问题。项目采用基于多模式授时和时钟保持的同步信道控制技术,实现了网络快速接入,用户入网时间不大于60秒;采用基于CDMA的多址接入技术,实现了用户自主优选节点接入,网络接入成功率不小于95%;采用同步正交组网和频率图案生成技术,实现了一组频率多个网络共享共用,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和规模化组网能力。技术上具有专有性(ZL 200810075240.2、ZL 200810075243.6、ZL 200810075241.7),在国内属自主创新技术,处于领先水平。4. 研究提出的“一种用于紧急消息收发系统”、“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和“应急广播远程控制平台”,解决了街道、社区和单栋楼防灾减灾疏散演练的难题,实现了自动启动灾情预警、灾中疏导和灾后维稳等信息的发布,既能满足减灾救灾演练,又能应对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技术上具有专有性(ZL 201020657134.8、软著登字第0524536号、软著登字第0524948号),在国内属自主创新技术,处于领先水平。5. 研究提出的“机固一体、全域覆盖、资源统管、业务综合、多点接入”短波组网模式,丰富了军民融合短波通信网建设、管理与运用理论;创建的全时、动态、智能的通信检查和运行管理机制与方法,提升了军民融合短波通信网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短波通信紧急联通成功率从58%提升到83%。在国内属组网运用创新,处于领先水平。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