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二十载,热血洒三峡——记重庆三峡学院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生态修复与重建研究团队
完成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产生时间:1998-2018

支撑项目(平台):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体污染与控制”重大专项、国务院三建委、重庆市科委等项目30余项;支撑平台:“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三峡水库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

参与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所属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要贡献者:刘云峰(已故),刘正学,秦洪文,金鉴明(已故),李振宇,姜闯道,万成炎,张全发

成就简介:20年来,重庆三峡学院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修复与重建研究团队带头人刘云峰(已故)、刘正学,前赴后继,用青春和热血带领团队砥砺前行,对学校“关注三峡,研究三峡,服务三峡”科技创新观念更新具有重要触发作用。

2010年11月7日,对于三峡学院人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年仅48岁的刘云峰老师走了,他是在野外科研考察中不幸遇难的,三峡呜咽!长江悲歌!他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但他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在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生态修复与重建方面所作的贡献是不平凡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于一般消落区,具有水位落差大、持续淹没时间长、反季节淹没等特征,在这种极端环境条件下能有植物存活吗?20年前,在很多专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毅然走上了一条寻找适宜植物之路……
  自1998年起,他组建科考探险队,自费徒步考察三峡,初选试验植物62种;在长江干流消落区实际水域,创新性搭建简易试验平台,开展模拟沉水淹没试验,初选适宜植物12种;率先在长江干流消落区构建植被重建工程示范基地,将适宜植物扩大筛选与工程示范同步推进;首次提出生态经济带、生态隔离带、消落带“三带”综合生态治理模式,专家评价“理念先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区治理。
  2004年6月和2005年6月,有关“两栖”植物研究阶段性成果通过由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以中国工程院金鉴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鉴定,经《光明日报内参》报道后,曾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批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重整行装再出发。2010年12月,团队主要成员刘正学博士留美回校,接续扛起团队大旗,沿着刘云峰老师未走完的路铿锵前行……
  早在2007年7月,刘正学博士和刘云峰老师曾因共同的三峡生态、移民情结,被聘为科研基地所在地谭绍村“科技副村长”。三峡库区有了首位‘博士村官’!刘正学博士的事迹被《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2008年,他荣获“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2012年,刘正学博士成功申报学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继续开展适宜植物筛选、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带领团队进一步探索植被演替趋势及植物适应机制。2015、2017年,指导研究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连续两届获全国三等奖、“累进创新奖”银奖和铜奖。
  目前,刘正学博士已成为重庆市政协委员、万州区人大常委、万州区科技顾问团顾问,将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带领团队,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新作为!
  “远方的风景更好,我还不想停下旅行的脚步……”,刘云峰老师用生命践行的话语依然回荡在耳畔,回荡在他挚爱的这片三峡大地!是啊,“关注三峡,研究三峡,服务三峡”已然成为三峡学院人科技创新的源泉!也必将激励一代代三峡学院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现任团队带头人刘正学试验基地汇报工作

已故团队带头人刘云峰野外考察消落区适宜植物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