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产生时间:2002年

支撑项目(平台):

参与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所属学科:畜牧学

主要贡献者:杨富裕,玉柱,张建国,徐春城,许庆方,刘忠宽,丁武蓉,徐智明,李存福,谢建将

成就简介:项目针对青贮营养损失大、青贮成功率低、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不健全等三大产业问题,围绕青贮发酵机理研究薄弱、青贮菌剂受制于人两大技术瓶颈开展技术攻关,以饲草青贮发酵机理研究为突破点,攻克了青贮发酵过程中优良菌株少、初期发酵慢、不良发酵多、有氧变质快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创制出系列青贮菌剂,建立了青贮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极大提升了我国青贮饲料生产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节粮型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

青贮是饲草高质量保存的最有效手段,是推进国家粮改饲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也是奶业等现代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每年青贮饲料需求量近2亿吨,生产量1亿吨左右,产值600多亿元。青贮基础研究薄弱、调制技术落后,从田间到牧场的标准化规模化青贮技术体系尚不健全,导致青贮营养损失大、品质不高。项目围绕青贮过程中微生物和代谢产物变化规律、青贮菌剂、调制技术与工艺设备等方面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重要创新成果。通过大规模应用,有效缓解了我国优质青贮饲料缺乏的局面,极大提升了我国青贮饲料生产水平,有力促进了草食畜牧业发展。
       1.揭示了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菌群演替规律、蛋白质降解和好氧变质机理,为优质青贮料调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角度,系统揭示了青贮过程中乳酸菌、梭菌等主要微生物种群演替规律与发酵品质的内在机制,发现青贮发酵代谢产物中含有4-氨基丁酸等益生物质和酚酸等抑菌物质;首次阐明5种肽链外切酶和4种肽链内切酶对蛋白质降解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探明类谷糠乳杆菌通过产生十六烷酸等抑制青贮饲料有氧变质的机理;明确Pichia kudriavzevii是导致饲草型发酵TMR好氧变质的主要酵母。
       2.创建了以乳酸菌调控改善青贮发酵品质为核心的青贮关键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了青贮营养损失。从6000余菌株中优选出快速产酸、抑制有氧变质、高温发酵、低温发酵等登记菌株14株,开发出3种“壮乐美”青贮专用乳酸菌制剂;发明了美拉德产物包埋乳酸菌技术,提高常温贮存存活率50%以上;通过种植密度、施氮等措施,首次研发出饲草乳酸菌富集技术,乳酸菌数量最高可增加1000倍以上;利用葡萄渣等富酚类物质有效降低了蛋白降解酶的活性,减少苜蓿蛋白降解46%~55%;通过类谷糠乳杆菌添加和混合青贮配比,推迟青贮料变质时间一周以上。
       3.建立了从田间到牧场的青贮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有力促进了青贮产业提质增效。制定了全株玉米、苜蓿等主要饲草原料、调制技术及质量分级等系列标准;配合使用自主研发的功能型系列青贮乳酸菌和固定式打捆裹包青贮一体机,应用效果相当或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且成本低1/3~1/2,市场占有率约10%;研制黄芪、党参、当归、五味子等中草药添加剂配方,乳酸含量增加12%以上,显著提高青贮品质。开发出苜蓿高水分青贮技术,使原料含水量70%~80%的苜蓿青贮成功率达到100%;根据草食动物营养需要研制出的饲草型成型发酵TMR系列产品,采食量提高6%以上,产奶量提高5%以上,日增重提高25%以上。
       项目获专利24件(发明专利13件);制订标准11项(国标1项、行标3项);机械鉴定证书2个,饲料添加剂许可证1个;登记菌株14株;发表论文150篇(SCI、EI论文68篇);出版专著9部。开发青贮添加剂产品3个,研发饲草青贮机械设备9种。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加工优质青贮饲料1200万吨,加工饲草型发酵TMR饲料160万吨。已获直接经济效益48亿元,部分成果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