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系统研究与产业化推广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支撑项目(平台):支撑项目:1、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新疆于田县特色药材科技惠民项目"(2012GS650101); 2、863项目"肉苁蓉种苗繁殖和应用技术研究"(2012AA021702-1); 3、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空间诱变梭梭、肉苁蓉的遗传学基础及重要优良品质相关基因克隆"(2004CCA01200); 4、科技部攻关项目"内蒙古草场风蚀沙化控制技术示范区"(SF2001-02); 5、国家自然科

参与单位:北京大学

所属学科:中药学

主要贡献者:屠鹏飞,郭玉海,李晓波,田永祯,姜勇,陈年代,蒲小平,游能盈, 游林,杨太新,买提库尔班.玉素甫,祁成宏,宋月林,王学武,周 青罡

成就简介:以濒危寄生中药肉苁蓉为切入点,建立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大规模 推广,治理大片沙漠;开发系列产品并产业化,构建全产业链濒危药用植物开发新模式;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取得巨大生 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肉苁蓉为常用补益中药和濒危沙漠寄生植物,具有补肾、益精、通便等功效,大量用于临床处方和中成药,主产于内蒙古和新疆,其寄主为固沙植物梭梭、柽柳等。由于长期乱采滥挖,不仅造成野生资源枯竭,临床用药和中成药生产严重缺货;更严重的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沙漠化加剧。本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濒危中药肉苁蓉为切入点,利用其寄生特性和药用价值,建立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大规模推广,阐明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开发系列产品并产业化,构建全产业链濒危药用植物开发新模式,创造了可持续治理沙漠新方法和荒漠地区精准扶贫新模式,创建了中药资源、沙漠治理与经济建设三者和谐发展的特色生态产业。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成果和效益:
  1.首次阐明肉苁蓉寄生机制,突破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精准接种冻害防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首创肉苁蓉及其寄主高产稳产技术体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和新疆和田等地沙漠推广种植梭梭和柽柳512万亩,接种肉苁蓉126万亩,年产药材6000余吨,占全国总产量90%在国际上首创寄生植物大规模种植先例,为其他寄生中药材人工种植提供示范。
  2.系统阐明肉苁蓉药效物质,揭示管花肉苁蓉与荒漠肉苁蓉药效物质与药理作用的异同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肉苁蓉质量标准,将管花肉苁蓉收入2005版《中国药典》,为新疆南疆发展肉苁蓉产业提供法律保障。
  3.国际上首次发现苯乙醇苷类具有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作用,并揭示其作用靶标和分子机制,扩大了肉苁蓉及其他含苯乙醇苷类成分中药的临床应用。
  4.发明了肉苁蓉高含量切片加工技术,开发了高含量提取物,出口日本、欧美等国。成功将苯乙醇总苷研制成为治疗血管性痴呆新药“苁蓉总苷及胶囊”,一类新药松果菊苷及片剂取得临床批件;以肉苁蓉为主要原料研发了肾宝片等8个中成药和保健食品,并实现产业化构建了肉苁蓉全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
  项目授权专利42项(国际专利4项);取得新药证书2个,临床批件2个,药品注册批件5个;获得省部级一等奖5项;培养硕博士63人,地方科技人员200余人。近三年实现销售56.50亿元,利润18.87亿元,为国家节约治沙资金108亿元;带动15万农牧民致富。彻底解决了药材资源,保护野生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治理大片沙漠,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农牧民致富和社会稳定,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阐明一味中药,解决一类资源,治理一片沙漠,开发一批产品,打造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