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天佑院士
完成单位:东北大学

支撑项目(平台):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参与单位:东北大学

所属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贡献者:柴天佑

成就简介:面向国际学术前沿,致力于从国家重大需求中提炼科学问题,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优化和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果。并成功应用于电力、钢铁、选矿、氧化铝、电熔镁等行业,提升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时候效益。推动了我国流程工业升级转型,并向智能优化制造迈进。

  柴天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IFAC Fellow。曾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技术局成员及IFAC制造与仪表技术协调委员会主席(1996-1999)。现任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2010~),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自动化学报》主编。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优化和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220余篇,其中IFAC会刊和IEEE汇刊论文共计110余篇。1篇论文获IFAC杂志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1-2013 最佳论文奖。
  柴天佑院士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优化和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研究,提出了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技术,带领团队研制了火力发电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清河发电厂、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元宝山发电厂,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成功应用到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国产6台2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24套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使磨煤机出口温度波动范围在±3°C之内(手动控制波动范围±7°C),进出口差压波动范围在±0.1kPa之内(手动控制波动范围±0.3kPa),给煤机转速平均达到90.5%(手动控制81.2%),制粉单耗下降10.3%。获199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技术及应用”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提出了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技术,带领团队研制了金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成功应用于排山楼金矿,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成功应用到辽宁省排山楼金矿选矿过程,使黄金回收率提高了1.0%以上,大幅度地降低了剥采比(由原来的10:1降低到现在的6.5:1),矿石资源利用率达95%以上,使设备运转率达到95%以上,选矿成本由73.03元/吨降为37元/吨,采矿成本由57元/吨降为43元/吨。获1999年国家经贸委黄金科技进步特等奖和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提出了混合智能运行优化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抚钢、鞍钢、酒钢,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应用到抚钢我国第一条合金钢棒材生产线,使连轧通过率达到99%以上,成材率提高4%,降低电耗5%,提高合金收得率10%,减少冶炼时间16%,连浇炉数大于4。获2000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应用到鞍钢线材厂步进式加热炉,减少氧化铁皮烧损0.5%以上。平均每吨钢节约重油4.5公斤以上。获2000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应用到酒钢选矿厂选矿生产过程,实现了优化控制、优化运行和扁平化管理,使得金属回收率提高2.10%,精矿品位提高0.57%,产生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获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明了重大耗能设备智能运行反馈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电熔镁炉、磨机、回转窑等重大耗能设备,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比如成功应用于辽宁新发展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和营联耐火材料公司等的49台电熔镁炉,使得电熔镁炉单吨能耗降低5.12%,成品率提高2.5%,电极消耗降低2.7%。获201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2003年辽宁省科技功勋奖。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4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11项;1996年、2004年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获辽宁省科技功勋奖,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年获第一届杨嘉墀科技奖一等奖,2007年在IEEE系统与控制联合会议上被授予控制研究杰出工业成就奖,2017年获亚洲控制协会Wook Hyun Kwon 教育奖。

扫码关注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